時間:2019-01-16 瀏覽量:2253
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,食用油短缺。大油,也被稱作豬油,是各家各戶最重要的食用油。大油是用豬的板油或肥肉膘熬制而成,在熬制時會衍生出一種可一解肉味之饞的美食——油梭子,這可是我小時候最愛的美食之一。
熬制大油一般都是在秋天或冬天,這個時候熬的大油存放的時間能長一些。每當母親熬制大油的時候,我就在一旁看著、等著,期盼著油梭子的出現(xiàn),好解解饞。母親熬制大油的時候,都是先把肥肉膘切成寸丁大小的塊,然后放入燒熱的鐵鍋里。那肥肉塊與熱鍋底親密接觸后,鍋里就不斷發(fā)出“滋啦滋啦”悅耳的聲音,慢慢的,寸丁大小的肉塊開始收縮身子,鍋底里漸漸溢出透明微黃的油來。母親用鋁勺把一些漂浮起來的肉塊壓至鍋底,“滋啦滋啦”聲更是此起彼伏。那時的我非常享受這“滋啦”聲,甚至有時聽到這聲,就口水涌起,條件反射原理真的厲害。漸漸地,肉塊一點一點變小,變黃,肥肉的油香和瘦肉的焦香溢滿了整個廚房。這時就可以用勺子把油盛出來,放進存放大油的瓷罐里。母親一邊盛油,一邊繼續(xù)用勺子逼壓肉塊。慢慢地,鍋底的油越來越少,肉塊已經(jīng)沒有了最初的白嫩,逐漸泛起了賞心悅目的金黃色,身子更是越來越干癟變硬。最后,一點也逼不出油了,才算結(jié)束。原來一大堆肥豬肉塊,不多會功夫,變成了一碗香味撲鼻的油梭子。俗話說:“慢功出細活?!卑局拼笥瓦@件事情說起來比燒一桌子菜簡單多了,但是重要的是要有耐心,有耐心才能熬制出肥肉的精華。
潘長江在小品《過河》里有句經(jīng)典的臺詞:濃縮的都是精華。這油梭子絕對是濃縮中的精華,是所有食物渣中的極品。油梭子要趁熱吃,涼了上面會有一層薄薄地白色的油層,吃起來會太膩。剛出鍋的油梭子還很燙,拿起一塊使勁吹了幾下,不等它涼下來就迫不及待地放進嘴里,輕輕一咬,油梭子便在嘴里裂開了,熱氣和香味,芬芳四溢,如果碰巧遇到一塊帶點肉筋的,則更是特別香脆,那種滋味是終生難忘的。
油梭子也就是讓孩子們嘗嘗鮮解解饞,在缺油少食的時代,大人們可是舍不得給小孩當零食吃的。母親很會利用油梭子,每次給我個三五塊后,剩下的撒上一層鹽擱起來另有妙用:炒菜時,在熱鍋里先放幾塊油梭子,用鍋鏟擠壓,還會逼出些許油來,這樣可以省些油;把油梭子和蘿卜絲剁碎做餡,包進包子里,吃起來是很香的;用油梭子來烙餅的味道更是無法比擬,把面搟成圓片,剁碎后的油梭子和蔥花、鹽均勻地撒在面上,然后卷起來,切成段,兩頭捏緊,再搟平,放在鍋里烙,餅要熟時,廚房早已彌漫著香氣。
現(xiàn)在生活條件好了,已經(jīng)好多年不吃大油了,童年的那種美味也很難體會到了,但那種味道已根深蒂固在了記憶里。每當炒菜往鍋里放油時,腦海中就浮現(xiàn)出自己在灶臺邊看母親熬制大油時的情景,看著鍋里的肥肉漸漸縮小變黃,只剩下誘人的美食,心中便積滿了快樂。
(作者 吳煥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