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19-02-15 瀏覽量:2109
“嚼咕”這個詞兒,現(xiàn)在的年輕人怕是不懂了。從前,人們過苦日子,食不果腹,吃糠咽菜。吃飯是為了活命。哪里還講什么色香味兒,總是狼吞虎咽。偶爾吃一口好東西,舍不得咽下去,在嘴里反復(fù)咀嚼,再三品味。所以,人們把好吃的東西,叫做好“嚼咕”。好嚼咕平時舍不得吃,留到過年吃,就叫做年嚼咕。
民間有趕年集、辦年貨的習(xí)俗。年貨里面,絕大部分是年嚼咕:大米白面,雞鴨魚肉,干鮮果蔬,鹵味臘味,煙酒糖茶……從前,作為尋常百姓家,這些好東西平時是吃不到的。平時,家里來了客人,買塊豆腐,炒個雞蛋,就像過年一樣。自己家里生產(chǎn)的好東西,也都要留到過年吃。收了葵花籽,要曬干藏起來;殺了小公雞兒,埋在雪里凍起來;碾出大黃米,要裝在缸里收起來;都留著過年吃。還有,正月里抓個小豬崽兒,喂到臘月里殺了,叫殺年豬。豬血灌成血腸,再放兩條子白肉在酸菜鍋里燉上。白肉、血腸、酸菜,叫殺豬菜。其余的都凍起來,留著過年吃。
平時過的都是苦日子,見不到一點葷腥。像六十年代,吉林省每人每月才二兩食用油。羨慕人家遼寧省。陳錫聯(lián)主政時給三兩油,人們稱他陳三兩。后來,李德生主政,給五兩油,人們稱李半斤。有一年過春節(jié),臨江每戶供應(yīng)一只白條兔子、一斤豆芽、一斤干豆腐。人們對老鎮(zhèn)長牛振斗感激不盡,念念不忘。那時,誰家親戚從關(guān)里家郵來二斤花生米,人們羨慕得流涎三尺。
所以,人們盼年,就是盼望吃好東西。“小孩小孩你別哭,過了臘八就殺豬;小孩小孩你別饞,過了臘八就是年?!逼鋵崳笕艘拆?,大人不說。他們饞得吃不下飯,就把雞血啦,肉皮啦,油梭子啦先做了吃,拉拉饞。
一進臘月門兒,就開始忙年了。忙年就是忙著做過年吃的好東西。除了殺年豬,還要淘年米。淘的是大黃米、小黃米,要蒸出夠全家吃兩個月的黏豆包。平時的飯是女主人做,過年的豆包要大伙做,全家老少齊上陣,有時鄰里互相幫忙。接著還要做豆腐,生豆芽。過了小年,要炒瓜籽、蒸饅頭、烀豬肉、做豆腐。人們有滋有味兒地忙著。雖然沒有吃到嘴里,早已香到心里。
一夜連雙歲,五更分二年。過年過的就是除夕?;I劃一年、準(zhǔn)備一個臘月的年夜大餐,就要隆重登場了。大鍋小灶齊開火,男女老少齊上陣,煎炒烹炸,用盡十八般武藝。菜品不厭其多,花樣不厭其繁,制作不厭其精。杯盤羅列,山珍海味。坐在桌前,家人們投箸舉杯,互?!斑^年好!”
一餐年夜飯,醉了大中華。
從前過年吃的好東西,如今想吃就吃,天天像過年。怕得三高,得肥胖癥。不是吃不到,而是不敢吃。
現(xiàn)在,人們盼年,過年,早已從物質(zhì)層面上升到了精神層面。
有的人家,干脆到飯店訂一桌年夜飯。到時送到家里來,或到飯店去吃。就像從客廳到飯廳一樣,連碗都不用刷了。騰出時間來,看晚會,敘親情,訴思念,說見聞,講傳統(tǒng)。細嚼慢咽,品味著年的味道。更有的旅游過年,把祖國的壯美河山,燦爛文化,異國風(fēng)光,世界風(fēng)情,當(dāng)作精神年夜大餐。開眼界,闊心胸,燃豪情,厲壯志,向新春,向未來!
以前人們過年,就是在自己家的屋檐下,吃年嚼咕?,F(xiàn)在人們過年,是全民族一起,在地球上狂歡。這才叫過“大”年!
(作者 梁德祥)